你的位置:欧陆注册 > 业务范围 >
做局,高手从不出面,而是幕后操控,既可达到目的,又可规避风险
发布日期:2024-10-14 13:13    点击次数:165

专注研究古人智慧,总结提炼智谋精髓,古今结合,详细揭秘人性本质,以及人情世故,少走十年弯路。

【参考书籍】《资治通鉴》汉纪四(公元前196)

【事由】淮阴侯韩信假称有病,不随从高帝去攻击陈豨,暗中却派人到陈豨那里,与他勾结谋划。韩信想在夜间与家臣用伪诏书赦免官府的有罪工匠及奴隶,再鼓动他们去袭击吕后、太子。已经部署完毕,只等陈豨的消息。韩信有个门下舍人曾因得罪韩信,被囚禁起来,准备杀死,春季,正月,这个舍人的弟弟告发韩信谋反,将谋反情况报告给吕后。

吕后想把韩信召来,又担心他可能不服从,便与相国萧何商议,假称有人从高帝处来,说陈豨已经被擒,处死,各地诸侯及群臣闻讯都到朝中祝贺。萧何又欺骗韩信说:你虽然病了,也应当强撑着来道贺。韩信来到朝廷,吕后便派武士将他捆绑起来,在长乐宫钟室里斩首。韩信在斩首之前,叹息说:我真后悔没用蒯彻的计策,竟上了小孩子、妇人的当,这难道不是天意吗!吕后随后下令将韩信三族都连坐杀死。

【解析】

【事情经过】

韩信家境贫寒,吃不起饭,投奔项羽期间,多次献策以求重用,项羽都不予采纳,因此一直得不到重用,公元前206年投奔刘邦,刘邦封他为接待宾客的小官,仍然得不到重用。

后来夏侯婴与韩信交谈甚欢,于是推荐给刘邦,刘邦认为韩信并没有什么不寻常之处,只是封韩信为治粟都尉官职,后来得到萧何的极力推荐,刘邦看在萧何的面子上,才封韩信为大将军。

刘邦火箭般提拔韩信为大将军,可谓对他不薄,韩信不仅不感恩,反而趁刘邦危机时,向刘邦索要齐王封号,公元前203年,韩信向刘邦索要齐王,管理齐国。

刘邦很是窝火,当时就已经起了杀心,奈何实力不允许,讨伐项羽已经消耗大部分精力,已经没有精力讨伐韩信,在张良、陈平两位谋士的建议下,暂时妥协,封韩信为齐王。

刘邦称帝不久,就有人告发韩信谋反,当时刘邦就已经抓住韩信,刘邦不仅没有杀韩信,并且封韩信为淮阴侯,韩信要是懂进退,低调做人,还是可以富贵一生。

1、秘密授权

公元前196年,陈豨反叛,刘邦亲率军队讨伐,韩信假称有病,不随从高帝去攻击陈豨,反而联合陈豨反叛,韩信这行为已经足够杀头,但是刘邦并没有下令杀韩信。

最后韩信是被吕后所杀,韩信名义上是被吕后所杀,其实吕后也是执行刘邦的命令,刘邦虽然没有下令诛杀韩信的命令,但是却秘密授权吕后诛杀韩信。

2、利益算计

韩信名义上是被吕后诛杀,其实是被刘邦诛杀,那么刘邦为何授权吕后诛杀韩信,而不是亲自诛杀韩信,有何利益算计?职场智谋分析如下。

韩信虽然有谋反之心,但也只是秘密进行中,并没有公开谋反,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,刘邦如果诛杀韩信,就会留下功成名就,杀功臣的负面影响,为了避免负面影响,因此授权吕后。

3、向上汇报

韩信也是开国功臣,杀开国功臣这是大事情,并不是一个吕后所能决定的,必须要向上汇报,由刘邦做决定,但是吕后并没有向刘邦报告,而是私下向相国萧何商议。

吕后作为女人,诛杀功臣不向刘邦汇报,女人头发长见识短,说她不懂政治,还情有可原,但是萧何作为相国,不可能不懂,萧何也没有向刘邦汇报,而是配合吕后诛杀韩信,这就说不过去。

4、常理分析

萧何作为相国,汉朝的二把手,其政治智慧绝对不简单,不可能犯这个错误,根据常理分析,吕后让萧何帮忙诛杀韩信,萧何必然是第一时间向刘邦汇报,而不是私下配合吕后。

但是萧何却配合吕后,所以唯一的可能,就是刘邦事前已经召开秘密会议,授权吕后诛杀韩信,让萧何等人配合吕后,这就是刘邦做的局,韩信表面上是死于吕后之手,其实是死于刘邦之手。

智谋班(二期)已开班,价值观洗脑+手段讲解+群熏陶互动,学习人性、了解人性,驾驭人性,让你的人际关系如鱼得水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• 上一篇:为人处世,要狠狠记住的16个心眼。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